当前位置: 手机中国论坛 > 兴趣论坛 > 评测图赏 > 帖子正文

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斯马巴特ST20聆听体验

2022-03-16 08:14:55 176 评论(0)

斯马巴特(smabat)的平头塞在hifi圈子里一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想来这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他们坚持原创的原则,历代旗舰级平头都有着独创的外形设计和声学理念,另一方面则是在声音上一直追求自我突破,所以每次出现的新旗舰,在烧友心目当中的口碑都很不错。而这次,他们带来了平头塞的终结者:ST20PRO。不过呢,今天跟大家聊的并不是它,而是定位次旗舰的ST20,这条不带pro的平头塞在我这段时间体验的感觉上来讲,实属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了。

【图片1】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斯马巴特ST20聆听体验


斯马巴特ST20的包装重新经过了设计,有一定的分量,它是一个立体十足的方盒子,打开包装可以明显感受到上下两部分的重量几乎一致,这种莫名的重量反而产生一种高级感,可能是细节设计上的简约风格所致,我个人还是蛮喜欢这次的全新ID的。

【图片2】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斯马巴特ST20聆听体验


【图片3】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斯马巴特ST20聆听体验


提供给用户的耳套比较特殊,中间白色的实心海绵不用多说了,两侧黑色的居然是硅胶耳套,平头塞上的硅胶耳套,这我是头一次见到,边上则放置着一个3.5转6.5的转接头。

【图片4】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斯马巴特ST20聆听体验


耳机外壳的造型很特别,它包括前后腔两个部分组成,有着一些st10s的影子。后腔里搭载的是一片15.4mm动圈LCP液晶膜,面板内部则搭载了斯马巴特独家技术:海螺迷宫声腔。这项技术已经来到第二代,它延续了斯马巴特历代旗舰的始终,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他们家店铺看爆炸图,无论铝合金外壳还是海螺声腔的打磨工艺都相当炸裂!

【图片5】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斯马巴特ST20聆听体验


【图片6】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斯马巴特ST20聆听体验


耳机前腔是一块黑色的塑料壳体,按官方爆炸图来看,st20pro的里边是有一颗动铁单元的,st20则是做了简化操作,它取消了这颗动铁单元,所以应该是个空置的前腔体,所有声音依赖一颗LCP液晶动圈发声。

st20的这种前后腔设计倒是让我想起了汽车里的后置驱动原理,这种后驱车子的动力更强劲!当然了,追求极致的车手可能还会去选择前后四驱的,这就更像是st20pro的设定了(动圈单元在后腔,动铁单元在前腔)。

【图片7】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斯马巴特ST20聆听体验


实际上st20之所以采用前后腔的设计,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保证声音强劲有力的前提下,提升不同用户佩戴上的“普适性”。现在的平头塞,声学腔体设计都是比较简单的,说得直白一点,基本都按照早年MX500的壳子发展演变而来(个别甚至有照搬照抄的现象),现在为了提升声音水平,平头塞的动圈尺寸越做越大,导致前壳也越做越大了,所以经常逛hifi论坛的小伙伴一定看到过“平头塞戴不好”的言论,特别是一些耳朵比较小的用户,基本上跟平头塞无缘相见了。

st20的做法是将动圈单元“后置”,前腔则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个异型导音管,所以对于导音管的设计并不需要过于肥大。在目前普遍平头塞外壳做到17mm的情况下,st20的前腔直径只有16mm,厚度只有5mm,不要看只有毫米级的变化,佩戴舒适度是相当靠谱的,我觉得更像是在戴着一个半入耳式的耳机,贴合耳朵的部分全部都是前腔,而后腔是luo露于耳朵之外的。我相信应该会有很多之前不适合佩戴平头塞的用户真正了解到平头塞的魅力。

【图片8】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斯马巴特ST20聆听体验


8芯镀银混编线的细节展示,总体做工较为出色,质地很软,就是不知道银色外壳的插头会不会氧化,用时间才能够证明一切。

【图片9】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斯马巴特ST20聆听体验


再高大上的包装,再吸睛的颜值,最终还是要声音说话的,接下来我重点说说声音。默认黑色海绵套。这款塞子的阻抗只有50欧,灵敏度也过百了,算是个比较容易驱动的塞子,随便弄个小尾巴(我用的是audirect B3P)就能轻松出好声了,在红衣太上皇上的表现则更好。由于风格走向相同,以下声音描述不分前端,尽量简明扼要的描述。

整体音色方面,st20是中性略偏暖的,但并不是厚暖厚暖的那种,如果说zeva东皇是厚暖型,那么st20的厚度和暖度只有它的一半左右。低频动态强大,声音松弛鲜活,密度扎实不虚发,亮度和通透度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这便是它留给我的初步印象。

一讲到暖厚型,大家可能都觉得偏中下盘,高频亮度不足,甚至会闷糊,刚才我提到过st20其实在这方面是去做了极力克制的,所以这些问题都已经得到规避,不会出现偏门到离谱的程度。其中st20的低频是带给我很大惊喜的地方,量感和宽松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凝聚不散和澎湃的动态演绎应该说是平头塞里十分稀有的特点,甚至不需要苛刻的前端驱动力,就能轻易表达出来,所以大体上来说st20的氛围烘托、渲染力是有的,但给得不浮夸,它借助一定量的厚度和比较澎湃的混响,流行乐这块的表达会显得很耐听,很好听。

st20的中频方面特别是我比较在意的人声距离感,是我喜欢的“紧贴”型风格,但是在偏向性上,我认为音频工程师是选择了一个中立的态度,听女声不会很妖,听男声也不会很阳刚,在人声线条轮廓的刻画是比较清晰的,只是在细节打磨上稍稍有点过于柔化,比如玉置浩二或者赵鹏的作品,人声的颗粒感给得不多,我觉得这一点上无好坏之分,只有偏好使然,大家自己做出判断即可。

【图片10】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斯马巴特ST20聆听体验


高频是我比较意外,也是有惊喜的地方。我在之前讲到过,st20的声音不会十分的厚暖,带来的好处自然是更凸出的通透感和高频细节以及亮度,所以st20的高频部分绝不算暗淡,并且它把极高频段部分做了柔化的处理,这倒是一种不刺激,但十分耐听的感受了。

写到这里我基本觉得它是一个走流行风向的平头塞,而且还不是那种渲染过于离谱的调音风格走向,所以对于音乐风格的普适性并不差,特别是声场!st20的声场谈不上优秀,但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基本够了的,可能是由于平头塞天生“漏音”的关系,不会像入耳塞那种所有所有的声音元素冲入你的大脑,我用它听大编制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轻松。另外这条塞子的分离度没有任何问题,高中低频各司其职,不会去抢别人家的位置,也许是综合上述因素,听一些现场演绎之类的曲子,无论定位还是细节都很到位。如果你是纯粹的古典党,可以忽略我这段描述,你想要的具象化般的空间感,st20还是达不到的。

【图片11】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斯马巴特ST20聆听体验


回到文章标题,我把st20定义为千元平头塞的究极形态,这或许有我自己主观的考量,比如声学腔体和外观的创新,以及调音风格最终导致的声音价值的体现,当然还有官方宣布停止开发平头塞的消息。其实根据我的道听途说,目前已经不止斯马巴特一家准备转型了,究其原因无论是受众群体大小,还是平头塞的上限,亦或是公司在战略上的格局调整,斯马巴特经过多年专注于平头塞的技术沉淀,相信其在其他领域同样会带给我们优秀的产品,而对于st20本身,虽然定位于次旗舰,依然是个同价位里十分“扛揍”的存在,买来绝不后悔的那种!

以上

By 歌布林


不吐不快,我来说两句... 登录 | 注册

发布
暂时没有回复

您需要注册登录后,才能回帖哦!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