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 纯甲之声致敬情怀,学林IHIFI1969播放器评测
学林播放器之所以叫做学林,是因为创始人叫做石学林,此人南开大学毕业,后又在中科院计算所编译专业读博士,当时还是中国龙芯计划的编译项目负责人,典型的会读书的那种,这点从学林播放器不擅推广的表现可以看出来。
学林播放器这是我第一次手把手的玩,之前见识过学林780,售价仅499元,那性价比很得罪人的。
这款售价3099元的学林IHIFI1969播放器一出,估计国内HIFI圈又得燥热一阵子了。从名字上看得出来它是典型的情怀之作。官方介绍说是因为1969年,JLH先生发表了纯甲类放大器。纯甲类放大器的声音纯净而甜美,但是它的造价也高,技术调教也难,基于各种原因市面上几乎见不到纯甲类播放器,所以这款学林IHIFI1969播放器不仅是像伟人致敬,同时在复刻历史。
一、开箱部分
本品为官方送测样机,不确定这是不是最终包装,牛皮纸的天地盒,心理感觉上是很复古的,包装底部铭牌上标注了详细信息;
收纳盒其实更像包装盒,不过这皮质我看不出来是不是真皮,官方并未介绍,质地偏柔软,表层有纹理,正中是LOGO和型号。
翻盖式设计,美观度我觉得一般,不过整体的氛围上还是有着明显的复古意味;
因为个人本身是学设计出身的,这内衬设计太一般;
用牛仔衣的材质做数据线真是绝无仅有,很大胆,不过也让我觉得格格不入,虽然很有1969年那种时代感。线材倒是做的很扎实,细节也很讲究,这皮质扣带也算是贴心。
全家福展示,收纳盒、数据线、播放器机身、充电头子、学林卡、说明书;学林卡是类似会员卡的玩意;
二、机身部分
学林IHIFI1969的外观是相当独特的,头顶和底部都是斜切的,正面瀑布式的竖纹和造型的斜面切割保持着呼应,只是正面就一个滚轮和一个很小的LED屏,你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屏幕的播放器。
滚轮有点大,网状纹理比较明显,阻尼感倒是很舒适,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音量;
这块单色LED屏仅仅只有0.96寸大小,但是播放音乐时的界面还是有不少信息展示;我估摸着这种小屏设计是源于以前的MPS刚出来那会都是小屏,营造的就是这种复古氛围;
从机身顶部看曲面就更明显了,上面同时设计了两个孔,一个3.5mm耳机输出孔,一个2.5mm耳机输出孔;
再换一个角度看看它的曲面切割,金属表层非常光滑,CNC工艺是少不了的;
底面同样是非常光滑的曲面,常规的复位键、TF卡槽、USB充电口,还有两个很精致的螺丝;
屏幕左侧按键有点多,原因是因为屏幕比较小,大家懂得。从上到下依次是开关机键(同时是确认键)、曲目切换键(同时有快进后退功能)、返回键、增益开关、附屏开关、锁屏键;看到这估计很多人有兴趣了。
先给按键一个特写,机身有些厚,按键均为金属圆柱,有点小,凸出并不明显,标识颜色也有些淡,这些可以再强化一下,因为我的手比较大,虽然不会误触,但是确认感没那么强;
这张图可以看不少细节,机身正面瀑布纹理上没啥毛刺感,而且光泽感还比较强,就是不知道耐不耐磨损,机身型号IHIFI1969是刻上去的,下方就是附屏了;
附屏其实没什么特殊功能,单色LED屏,在播放歌曲的时候会跟着产生律动图,点缀之余,增添的是复古美感,就像早些年的千千静听那种感觉;
机身背面则是国砖大众脸了,当然机身是全金属的,目前并没有套子可卖,颜色也仅有这一种银灰色,做工很出色,按键设计是我不太喜欢的,但整体的感觉很特别。
三、交互部分展示
受制于屏幕的尺寸,学林IHIFI1969的UI主界面很简单,就音乐播放、歌曲列表、文件夹、设置四个选项;
设置里也只有播放设置、系统设定、产品信息、语言设定、初始化五个选项,播放设置里则有输出设置、滤波设置、随机播放、单曲循环、集体循环、EQ选择;系统设定里则是屏幕关闭定时、亮度设定、定时关机三大功能;整体看起来其实都是很常规的功能,这个也很正常,因为屏幕太小,仅靠几个物理按键做交互,功能多了反而累赘,就这些功能,其实都是有压力的。
四、音质部分鉴赏
硬件方面先引用一下官方的说明,解码芯片搭载的是AKM 高端的AK4495 32BIT 768K的;运放芯片则是十分稀有且昂贵的ime49990,据说已停产,它是1969的灵魂,学林搞来不容易。关于AK4495咱也问了度娘,在HIFIDIY论坛找到了五年前一版主发的消息,具体介绍如下,AK4495首次采用最高7.5V电源高电压供电突破了传统的5V电源对DAC输出动态的限制;同时具备5种可选特性的内置数字插值滤波器,支持PCM和DSD双接口,采用44-pin LQFP封装,可以理解为AK4399的升级版。
鉴于这颗独特的稀有的AKM解码芯片,我用了老人家的灰黄鹂、HIFIMAN的RE800和拜亚动力的DT 1990 PRO分别搭配学林IHIFI1969,以下为个人主观听感。
学林IHIFI1969+灰黄鹂
源于灰黄鹂这塞子偏冷,我选了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作为试听曲目,第一遍听的时候并没刺激感,低频太干净,下潜还算深,而且速度比较快,器乐分离感非常好,好的连人声进来的时候都冷,不过并不是干涩的那种,润味(非韵味)在,尤其是高音的时候音色很亮,一点不显毛刺;高频算得上通透,但不是显而易见的亮丽,延伸感比较舒展,开场的吉他solo不如主歌后面的间奏亮,但是作为单独的存在,灰黄鹂还是给了我那种透亮的感觉,除此之外舞台感很强烈,近乎半圆的声场一目了然;听到第三遍的时候,我身上的鸡皮疙瘩就起来了,人声饱满而干脆,鼓点急速有力,主吉他不抢节奏却又让层次分明,听得过瘾赶紧点支烟,问题应该是低频,太冷太干净,反而体现不出热血澎湃的宏大感。
学林IHIFI1969+HIFIMAN RE800
HIFIMAN RE800是一副拓扑振膜耳机,音色干净之程度比灰黄鹂更甚。如果说灰黄鹂的声音是毒,那RE800则是邪,用它搭配学林1969听《梦回唐朝》没那么强大的声场感,整体的味道上没那么纯净,所以我又换了黄霑、徐克、罗大佑版的《沧海一声笑》。
声音的整体走向还是略显偏冷,低频下潜深,速度刚好,凝聚力一般,但弹性很好,器乐分离度中上乘不算优秀,但人声还原度高,音染并不是很明显,试听的时候没有设置循环播放,歌曲一下自动切换到流行乐里,那人声的甜味一下子就出来了,相当感人的说;还是说在《沧海一声笑》里的感觉,高频很出色,开场的笛声表现出的延伸感不仅有层次,毛刺控制的也很到位,够亮够脆;整体上缺乏的是声场,依旧是半圆的,但纵深感不是特明显,动态和瞬态都保持着相对的均衡,听《沧海一声笑》这类歌反而不刺激,听流行乐的时候才凸显出它的人声,也不怕笑,咱听的是任贤齐,那人声能让我回到15年前第一次听任贤齐的那种感觉,这感觉在15年内基本没有过,关于RE800的声音下次开篇单叙。
学林IHIFI1969+拜亚动力 DT1990 PRO
用拜亚动力DT1990 PRO听《梦回唐朝》时我特别将音量从50调至65,相比较前面两位的表现,拜亚DT1990 PRO的感觉又是截然不同的,没有那种特干净的冷感,整体氛围好了不少,但人声没那么有感觉了,低频高频我也不多说,因为我觉得听这首歌听不出拜亚的素质,我换了皇后乐队的《We Are The Champions》,然后点上了一支烟。
低频依旧不是那么干净,量比较大,凝聚力还不算优秀,弹性尚好,下潜有一定深度,但皇后乐队惯有的那种氛围感出来了。人声细腻程度和RE800差不多,多的是不同音色上的变化很自然,应该是推的还不够,解析有待提升;高频的通透性不错,亮度还不够,毛刺也是听得到的。
声场方面,学林IHIFI1969在拜亚DT 1990PRO上表现的更为宏大,广度和深度都有,但有些薄,相比较动态,还是瞬态表现的更为出色,这点在另外两款塞子上都有同感。不过话回来用学林1969搭DT1990 PRO本身是挑战,从这程度上讲,作为纯甲类晶体管播放器,学林IHIFI1996对拜亚DT1990PRO的驱动并没出现南辕北辙的叛离,音质平滑,音色干净又不失温度。
五、整体总结
毫无疑问这是一款很有情怀的播放器,无论是名字还是包装,又或是配件乃至产品设计和稀有的AMK解码芯片,学林IHIFI1969可以说是做到了浑然一体的情怀之作。
只是从市场角度讲,真正对1969年的纯甲类放大器有情怀的人估计都已经去玩DIY功放了,剩下的HIFI烧友基本都是MP3时代成长起来的,IHIFI1969这种MP3的小屏幕能不能勾起情怀是个问句。
不过在我看来,首先石学林先生的这情怀是很感人的,毕竟价格只有3099元,他并没在产品上加上情怀价,换个角度讲IHIFI1969播放器在如今屏幕只比手机屏趋势的今天,它的特立独行如行走江湖的侠客一样,万里我独行,江湖只留风和雨……
IHIFI1969播放器还有一个很大的有点是续航了得,不仅是内置6000毫安锂电池,同时没了大屏,而且IHIFI1969在大系统里还把屏幕消耗的电源都转到LPF+耳放上了,它的推力足以推得动拜亚DT1990 PRO这样的级别。
关于购买建议的提醒,如果你觉得这特别的气质让自己心动,请接受小屏带来的傻瓜交互,甚至比傻瓜交互还要傻瓜,因为按键并不在正面。